星期六, 7月 29, 2006

失敗的共同進度

實在很糟糕 事情又都卡在我身上了

很不喜歡 對進度做規劃

一次又一次 計畫總趕不上變化

倒是對於事情前後的流程順序安排上

就肯放比較大的心思 找出最適合的模式



對於 幾月幾日幾點幾分 要做到什麼事情

根本只是浪費時間的空中樓閣 總覺得是做不到的事情

空想、預定的時限 只是增加自己無謂的煩惱

就算做到了 也會接著想更快 時限更短



相對來說 要先做啥在做啥 要先處理A然後 才能安排B

這種 掌握 安排 輕重緩急 就比較肯花心思在上面


這樣的情況 只有自己一個人 就比較沒有問題

但是 工作上 就很容易 讓事情都卡在自己身上

數據分析 卡在自己身上

收案進度 卡在自己身上


想起 孟子講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要做 要不做 都是自己的決定 這樣更怨不得別人

但是 如果因為自己不想做 而耽誤道別人的進度

造成別人的非戰之罪 那就可議之處多了

而對於自己而言 本來就應該要求更高

別人會棄卻與你的承諾 有部份的原因也在自己身上

是不是事情難以達到 是不是在可以施力的地方 能提醒的地方

故意的去忽略

這不是樂觀 不是信任

而是 因循 怠惰 希冀僥倖 的成份居高



當然 這是要求自己的部份 自己要認知的部份

不能說 沒有達到自己承諾的事情

是因為 別人沒有在適當的時間去要求自己

是她或她 因循 怠惰 希冀僥倖

跟自己 的怠惰 不在意 沒有關係

或是 不全都是自己的錯


要瞭解點人性 卻也不能都把自己能做到

或著是說 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

把責任轉嫁 歸罪到別人身上


而是 認知自己惰性的存在

利用可行的方式 去避免

像團體合作的互相督促




不過 我自己 有些時候也會抱著

人各有志 誰也不必勉強誰 的想法

當別人 有惰性的時候 就也不會想要去過度要求

也不喜歡 那種利用團體魅力 個人施壓的感覺



或許 當中的平衡 應該是

先有個共同的目標 一起往目標努力

達到 互相督促的前提

而在適當的時候 慰問 關心 確認

將意外 惰性 的機率降到最低


不過 共同的目標+人各有志,誰也不必勉強誰

會不會造成無法收斂的無限圈迴阿

星期四, 7月 20, 2006

收藏

不知何時開始 我會在建國路電腦街

買些舊片 大多是50元以下的VCD

大概都是些 3~5年前的片子

最近剛入手的有

紅龍(Red Dragon)、黑幕風雲(The Final Curtain)
、叛將風雲(The Last Castle)、針鋒相對(Insmnia)

這些都是比較屬於男性的電影

有些時候 我也會想特地去找 有名的片子來看看

像是雨人(Rain Man)、畢業生(The Graduate)、
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北非諜影(Casablanca)等等

也有些經常會在HBO上看到的影片

為了能隨時看到的理由 或是啥的

如果遇到喜歡的我也會買下來(在50元以下的話)

有點收藏的味道 也有點想跟別人分享

但是 就是因為 有些東西借人之後 就一去不回了

所以現在 就不想要借人來 要的話 請他到我這邊來看



借人東西 有些時候 就擔心人家不還

如果是 錢 也許能很有義氣的說

就當是給他 我不想要了

如果是 像片子這樣的收藏品

卻擔心 會不會以後買不到 或是要花更多的價錢才能買到

(逝去的 南海十三郎 跟 男人四十)


如果是 寫滿筆記的書的話

那更擔心 自己的心血 永無再見之日

(我的生統講義 ......)

對別人來說 那些可能是污漬

但對於自己來說 是無價之寶

也許 無價 的涵義 正好能套用在這樣的事物下




切記 能借錢不還 千萬勿借書不還